央媒头条

中央级媒体+产业推介平台
央媒头条
当前位置:首页 > 人物百科 > 正文 >

徜徉在木石之间—访中国非遗盆景传承人、 海南楚风木石博物馆馆长胡庆魁

徜徉在木石之间—访中国非遗盆景传承人、 海南楚风木石博物馆馆长胡庆魁
2024-06-06 09:57:00 来源:  

胡庆魁,湖北松滋人,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,党员。曾任海南省纪委信息中心主任、《中国纪检监察报》驻海南记者站站长。2012年退休。现任海南楚风木石博物馆馆长。

“人无癖不可交也,以其无深情也,以其无真气也。”观古今之雅士,陶渊明醉心于菊,周敦颐钟情于莲,司马光痴迷于墨,张大千钟爱美食,宗炳则心仪山水之游。同样,中国非遗盆景传承人、中国非遗诗词传承人、世界非遗研究院特邀院士、当代实力派艺术大家、国际和平艺术家胡庆魁,亦醉心于盆景与收藏,四十余载沉浸其中。盆景中的一花一枝,木雕中的一动一静,皆映射出人与物的情感交融;而古陶的温润与树化石的沧桑,仿佛历史的低语,引人穿越时光。

松韵人生:肆意激荡之岁月

在椰城的宽阔街道上,阳光如细雨般倾洒,即便是四季如春的海南,也给人带来一丝不易察觉的微凉。正是在这样的季节,1952年的农历冬月,胡庆魁诞生在鄂西松滋河畔的一个宁静小村——同中垸。

十九岁风华正茂,胡庆魁在成都军区《战旗报》发表了平生第一首小诗《温暖》,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老兵关爱新兵的温馨,引起了广泛关注,因而被选拔至团报道组当了一名报道员。然而,父亲的过早离世让他1974年申请离开军营。其后,战友龚志明来信说,上级领导到部队视察,对橱窗里他在《四川日报》发表的散文《渔歌》赞不绝口,批评团领导放走了人才。一位二十啷当岁的小兵能在省报发散文,至今仍为鲜见,难怪著名作家杨星火也给胡庆魁写信,称赞他的业余写作。

退役后,胡庆魁泥里水里,重拾农活,获得乡亲广泛赞誉。稍后被借调至松滋县文化馆,创作独幕话剧《冬青树下》(此剧在荆州地区会演获奖)。1974年7月,他被推荐入武汉大学生物系学习,虽然钟情文学,但转中文系不成功,此为他终身遗憾。大学期间,他担任系学生会文艺委员和校报特约编辑,他曾创作歌曲《毛主席夸咱像工人》,词曲皆出自他手,并在学校晚会上自己演唱,后被选入长江文艺出版社歌曲集。记者致电他的同班同学张建民,问记不记得胡庆魁在武汉大学大舞台上唱歌,张同学用湖北罗田话说:“啷个不记得啥,红卫服,的确良裤,披肩长发,简直帅呆了!”张说,如果买得起手风琴,有现在这样的平台,胡庆魁不是音乐家也是歌唱家!他说得很肯定。

大学毕业,胡庆魁被分配到湖北沙市啤酒厂任技术员。期间他笔耕不辍,作品散见于市报、省报及《长江文艺》。《湖北日报》副刊主编陈柏健曾多次邀请他采写先进模范人物,如沙市三纺的周建国、活力28的滕继新、荆江水瓶厂汪林瑞、造纸配件的雷世忠、沙市公安局的蒋定英、沙市纺织厂胡氏三姐妹,潜江纺织厂的周总、江汉油田的王总、天门陆羽村人……那阵,他拿奖拿得手软,全国奖,省市奖……报告文学《陆羽村人》获了全国农村题材征文二等奖,因车抛锚,他赶到颁奖的钓鱼台国宾馆,门卫说会刚散!他记得有篇报告文学得了湖北日报征文首奖,在武汉黑天鹅宾馆颁奖,得了400元奖金。1991年的400元,让他梦中笑醒。

因写作上的成就,1992年他被湖北高职委评为主任编辑,13评委,他得了11票。陈柏健说,一个业余通讯员获评副高,而且是新闻方面的副高,他只见过这一回。

当他参与研制的沙市啤酒厂第一瓶“沙龙泉”啤酒诞生时,胡庆魁被伯乐相中,被借调到市轻工局政治处。1986年,正式调入沙市纪委。20世纪90年代初,海南建省,胡庆魁抓住机遇,乘势南下,于1993年5月通过组织调动到海口市纪委,两年后任了调研政策法规室主任。又过了两年,因为新闻副高职称,省纪委把他从全省一千多纪委干部中拎了出来,调《大特区党风》掌瓢子。

如同雷霆疾驰、电光闪烁,又似风儿追逐流云,简要回首胡庆魁这四十余载人生,一个质朴的乡村少年,成长为现今的杰出艺术家,其中历经了多少风雨变幻、岁月沧桑,又坚持着多少不懈的追求与坚韧奋斗?

翠影轻扬:物我两忘之超然

时光匆匆,犹如一路小跑的行者,不经意间已跨越四十六载春秋。对于胡庆魁而言,人生这四十余年,是与盆景携手共舞的岁月。回溯到那个春雨绵绵的日子,盆景之于胡庆魁,似乎是天定的缘分。

1978年,正值壮年的胡庆魁得了鼻咽癌。经过两月的放疗与化疗,他重获新生。休养的日子里,有一次他漫步到市委花房,遭遇了一盆五针松盆景。那苍劲的干、虬曲的枝、青翠的叶,仿佛诉说着坚韧与不屈的生命赞歌。面对这盆五针松,他想起自己在死神门槛前腿都站软了又抽回来,生命之坚韧与盆景之曲折何其相似?于是他把盆景放入了自己的生命中。

1993年,挥别故土,胡庆魁毅然南下海南,投身于被誉为“养树天堂”的翠绿怀抱之中。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,他上山找桩,找到峨曼海边;下河寻石,寻到定水河畔;从绘画中领悟虚实疏密,从书法中汲取清朗劲健,从诗词中品味深刻高远,业余时间在与盆景的厮混中尽情消磨。如同他的知己良朋,盆景见证着他每一次的艺术追求与生命体悟。

透过一件件盆景,仿佛可以窥见胡庆魁的人生状态和精神面貌。那刚毅雄奇、遒劲苍老的枝干,恰似他坚韧不拔、矢志不渝的生命状态;那玲珑滴翠、生机盎然的叶脉,宛如他养心悟道、追求真理的本体。每一件盆景都凝聚着天地之精华、日月之灵气,更承载着胡庆魁的温情与品格,演绎着他的处世之道、人生感悟,汇聚着他一生的精神追求与艺术匠心。如《梁祝》般缠绵悱恻、如《渔翁夜傍西岩宿》般静谧深邃、如《待鹤》般悠然自得、如《但闻鸟语响》般清新脱俗、如《双人舞》般灵动翩跹、又如《楚风》般飘逸豪放……

南方产佳木!与痴迷盆景一样,自1993年初夏踏上海南岛,他便被收藏所吸引,一发不可收拾。海南的树种盆景,老干虬枝,各具姿态,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;南渡江的阴沉木雕,形态逼真,仿佛凝固了的时间流转;火山石的雕器,蕴含着深厚的农耕文化,展示着先民的辛勤与智慧;而琼崖的树化石,更是亿年生命的见证,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。

可以说,海南楚风木石博物馆所珍藏的众多奇珍异宝,无疑是胡庆魁毕生心血的结晶,是独具慧眼、妙笔生花的艺术传承。步入馆内,众多比真人略大,用黄花梨、青皮、子京、坡垒等珍贵阴沉木雕刻的艺术精品映入眼帘,屈原、苏轼等历史名人,达摩、十八罗汉等佛教人物栩栩如生。置身其中,便不禁感叹:若没有淡泊阔达的心胸,没有本真纯粹的情怀,没有超然脱俗的境界,又怎能拥有如此丰富而精深的艺术收藏?

静水流深:感悟天地之诗韵

雨果曾言:“人是自然的产物。”泰戈尔亦道:“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源泉。”于胡庆魁而言,创作盆景不仅是工匠的表达,更是向自然这位无字之师深致敬意的途径。他深知,在自然这浩瀚无垠的卷轴面前,人不过是蹒跚学步的稚童,时刻渴望着每一滴智慧的甘霖。

因此,他投身于盆景艺术,每日与古树对话,倾听它们诉说岁月沧桑,寻求内在的精神感应,进而在诗词的世界里放逸神游,探寻诗意人生的真谛。树之坚韧、宽容、生动、优雅与浪漫,于他而言,皆是启迪心智、滋养灵魂、徜徉诗海的甘泉。

相较于盆景艺术的匠人和藏品丰富的鉴赏家,胡庆魁更是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与作家。他以业余之身,创作出版了散文集《桃花水》、《在海之南》,报告文学集《红土地上的人们》,长篇报告文学《风流海南》,诗集《楚园新韵》《大国·大家》(孙晓云//胡庆魁//范迪安)《一代巨匠》(范迪安、胡庆魁、冯远、苏士澍、何家英)《海南树种盆景制作与养护》,主编了《人生核算:一个囚徒的感言》《铁窗泪》《廉政文化在中国(海南卷)》……与他同时入编《大国大家》《一代巨匠》的孙晓云、范迪安、冯元、苏士澍、何家英可都是艺术界天花板级的人物!

胡庆魁的散文《人性的椰树》在1995年的第四届国际椰子节征文比赛中荣获首奖,(奖金5000元。哇塞!)且两度在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中摘得桂冠。《读者》《散文海外版》《散文选刊》《湘江评论》曾选用他的作品。多次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经典和试题。2011年出版的《中国散文大系》,海南作家八篇入选,胡庆魁独占三篇!

记者了解到,根据海南省委安排,胡庆魁2007年受海南省委宣传部前部长周文彰委托,撰写为海南建省二十年立传的长篇报告文学《风流海南》。这部作品后来荣获“中华之魂”全国报告文学征文特等奖。在此书首发式上文彰先生高度赞誉:“这是海南为建省20年献上的一份文学厚礼!”周部长曾盛赞胡庆魁:“是推出海南精英最多的作家!”

古人言,时势造英雄。散文家王英琦亦曾指出:“作家原创力的核心是大地,是亲历苦难。”同样地,余华也曾强调:“每个中国作家的写作都是从乡村出发的,乡村生活不但是我们民族最主要的生活经验,而且构成了我们最重要的文学经验。”与这些文坛巨匠的理念相呼应,胡庆魁的文学之旅也是以乡村为起点。

在读了国民党县中学的父亲的文化熏陶下,幼时的胡庆魁便对乡土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他时常追随乡间的说书人——二舅老爹,从罗家湾追到胡家堤,从同中垸追到三河垸,只为听到《薛仁贵征东》《薛丁山征西》《罗通扫北》《劈山救母》《蒋干盗书》……

小学三、四年级时,他的作业本上便已经开始有了稚嫩的小诗,这些文字如同旷野中花叶上凝结的清露,晶莹剔透,充满了纯净与真挚的情感。“愿为园中菜,欣欣向荣生”这句诗至今仍然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记忆中。也正是这份历久弥新的儿时情感,孕育了他独特的文人风范与诗人气质。

在盆景、木雕、树化石、古石器等客观外象之中,寻求自我精神感应,通过诗词,放逸神游,在心灵之中,探求艺术形式的表达。这就是胡庆魁的诗意人生。

盆景生长、草木荣枯、木雕损益、古陶老润、树化石沧桑巨变,无不折射着人类的生命意义。置身其间,朝夕为伴,胡庆魁的意趣指向和生活状态也蕴含其中。

《胡庆魁诗晨读》张鹏绘画作品

 胡庆魁的精神田园让他心静,心静则给了他时间和空间,畅游在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里,胡庆魁精神往来于天地之间,含道映物,澄怀昧象,得物于寰中,得意于象外。胡庆魁以皈依的心灵进入超然之境,在那里,他抚木雕与圣贤神会,观盆景与时空对话,神游古今,静思天地。

 心静让胡庆魁感知到一个清澈澄明的天地,触摸到生命的律动,感受到生命的超然,而不沉缅于的浮躁与世俗,却在自由自在的空间里体验到一种甩掉生活包袱、回归本真的纯粹之乐。正基于此,胡庆魁妙悟了“游于艺”“艺与人生”的真谛,并心随物、意随心,举重若轻,骨气超然。

 想必,艺术本就有一种强大的力量,可以把人从生活的池沼里挣脱出来,也可以把人从情感的漩涡里抽离出来,还可以从精神的颓废里解脱出来。盆景一花一枝、木雕一动一静,皆是人与物情,物与人情的百态毕现,而古陶老润互融、树化石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历史,仿佛正在诉说玄远的故事,却欲说还休,让人向往,使人神游。于是,胡庆魁借助盆景艺术、木雕艺术、古陶艺术、树化石艺术涵养心性,进入遣心艺事,远离纷争,安于世界一隅,并大隐于市,让精神田园与生活艺术融为一体,天人合一,物我两忘。

 胡庆魁执于一念,这一念没有花团锦簇,没有名利双收,却有精致的浪漫,他可以在精神家园里,静坐,神游,自由自在,随心所欲,让物随心转,让境由心造,享受美好时光,并让美好时光在记忆里永恒。

  显然,胡庆魁把生活艺术化了,把艺术生活化了,所以,他过得悠闲如诗。也许这才是最值得拥有的人生状态,也许这就是胡庆魁的人生境界。

想来,艺术之魅力,本就深邃无垠。它蕴藏着挣脱生活枷锁、超越情感羁绊的无穷力量,更能激发原始精神之复苏。现今的胡庆魁执于一念,便是见证省市政府规划的非国有博物馆集群之落成,以期与旅游业交相辉映,彰显海南文化的独特魅力。这一执念,无浮华之景,无名利之诱,却满溢着精致的浪漫与坚定的信念。在精神世界中,他自由翱翔,随心而转,境由心造,尽情品味并珍藏生命中的每一刻美好。这,或许便是他追求的人生之大境界!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