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 。”在南粤大地的阳江市海陵岛闸坡镇,有这样一位将武术与非遗传承融入生命的传奇人物——李有国。他以坚毅的步伐、不懈的追求,书写了一段武术与非遗文化传承的辉煌篇章,成为海陵岛乃至整个阳江市的骄傲。
1967年4月13日,李有国出生于闸坡镇的一个武术世家。作为中共党员的他,自幼深受家庭武术氛围的熏陶,祖父李学胜和堂伯李计斗曾开办武馆,让这片土地充满了浓郁的武术气息。8岁的李有国,怀揣着对武术的无限热爱,踏上了拜师习武的征程。多年来,他不仅在当地遍访武术前辈,还奔赴粤西、粤东等地,博采众长,汲取武术精华。在众多名师的悉心指导下,李有国技艺日益精湛,尤其得到阳江市江城区陈九师傅(曾任阳江县武术总教练)的真传。在大师姐陈彩云(现任广东粤联武常务副主席,阳江市武协常务副会长,海陵区武协党支部书记和监事长,并开办“彩云正骨医馆”)的帮助下,1986年7月13日,李有国在闸坡渔港西南方向山芒下自然村康乐园内,创建了阳江市闸坡少林武术馆。这座占地600平方米的武术馆,成为了他武术梦想的启航地。此后30余年,李有国自任馆长兼总教练,培养了3000多名武术弟子,其中不乏30多位高徒,包括2名俄罗斯弟子。他的12大入室弟子——李威达、陈更油、梁成满等,在武术领域各展风采。儿子李威达作为国家级武术裁判员、武术传承人和首席弟子,现任广东粤联武副秘书长,海陵区武协常务副会长。
2009年12月19日,李有国的武术馆迎来了重要时刻,“海陵南安醒狮”入选海陵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他本人也被确定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。
2017年7月,李有国以武术馆为依托,创办“阳江市海陵区国珍武术培训基地”,推行“日习文,夜习武”的特色训练模式,不仅培养了大批青少年和社会武术人才,提升了他们的武术和舞狮技能,还增强了参与者的体质,磨练了他们的意志,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主义精神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。秉持着对武德的尊崇,武术馆组织参与了大量当地武术醒狮表演活动。在各省市武术、舞狮大赛中,武术馆参赛队伍屡获殊荣,声名远扬。
2018年12月,海陵区政府授予李有国“海陵工匠”称号。
2021年1月,《海陵狮舞》成功入选阳江市市级非遗项目,李有国及其儿子李威达,分别成为该项目传承人和第四代传承人,进一步巩固了李有国在阳江市武林界的领军地位。
2021年12月5日,李有国精选20多名舞狮队员,带着《海陵狮舞》登上中央电视台,为海陵岛旅游文化的宣传注入了强大动力。 在个人武术成就方面,李有国同样硕果累累。
2011年,他在阳江市传统武术“鹤蚌相争”比赛中荣获第一名;
2012年,在广东省武术精英大赛中斩获洪拳一等奖。
2013年2月4日,阳江新闻网对其进行专题报道,让更多人认识了这位武术达人。
2017年,他在广东省锦标赛中凭借九环大刀再次荣获一等奖,并于同年10月赴湖北省武当山参加第六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,现场展示洪家绝艺,荣获“武林百杰”称号。
此后,他的事迹相继被《阳江文史》《中华武术》杂志、《华夏武林精英大典》画册等收录。
2021年10月3日,其学武及传教经历入选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根之旅》。
2022年1月,李有国在广东粤西武术联盟大赛中荣获武术大师称号,同年10月,获中华武术国际联盟授予的武术推广大使称号,并于12月入选中华当代武坛名人榜。
2023年6月,武术馆入选中国武术家协会“峥嵘岁月中国《好功夫·百强武馆》”。
2024年8月5日,海陵狮舞醒狮队再度登上央视CCTV17台《丰收集结号》,凭借激昂的鼓点和精彩的狮舞表演,为阳江程村蚝文化的宣传助力,并获评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。
2024年11月,李有国入选名人百科行业先锋人物数据库,并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荣誉院长称号。
如今,李有国身兼中国武术协会会员、中国武术六段、国家级武术裁判员、国家一级武术指导员、龙狮二级裁判员和指导员、广东粤联武执行主席等多个重要身份。凭借着对武术和非遗传承的热爱与执着,李有国不仅在武术技艺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准,更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。他如同一束耀眼的光芒,照亮了武术与非遗传承的道路,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来。